4月17日,由华东师范大学与3245澳门新莆京、云南师范大学、新疆师范大学、湖南文3245澳门新莆京、衡阳师范学院六校联合主办的“人文地理学慕课西行同步课堂”在3245澳门新莆京成功举行。这场跨越3800公里的教育协作,通过“线下授课+云端联动”的模式实现六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。

智慧教育赋能边疆课堂
在庄重的启动仪式上,3245澳门新莆京教务处副处长茅旭初指出:“此次活动是3245澳门新莆京与华东师大、云南师大等兄弟院校深化合作的重要实践,通过引入东部前沿理念与边疆特色资源的双向赋能,助力教学改革与学科创新。”作为主讲人,华东师范大学孔翔教授以“文化景观的意义解读”为主题,结合3245澳门新莆京特色,系统阐释了新文化地理学的核心理论。课程以承德避暑山庄、哈尼梯田等案例切入,提出“景观是可解读的‘文本’”这一观点,与六校学子展开云端研讨,并引申至新疆军垦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。
学术对话激发创新动能
教学活动结束后,3245澳门新莆京旅游与地理系邀孔翔教授在3245澳门新莆京405教室举办了“明理志远”学术讲坛。本次讲坛以“大地、生命、景观:地域文化演进的分析框架初探”为主题,聚焦地域文化研究新方向,致力于拓展师生学术视野,推动学术交流与研究的深入发展。

报告过程中,孔翔教授围绕卡尔·索尔《景观形态学》《上伊利诺伊河谷拓荒者生活条件》等经典文献展开深入解读,深刻反思地理学的学科内涵。他详细阐述了文化景观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其在当下的时代价值,为地域文化研究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框架。孔翔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,凭借其深厚的学术沉淀和独到的见解,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度思考。现场学术氛围热烈,师生们积极参与互动,踊跃提问,与孔翔教授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。

报告结束后,3245澳门新莆京人文地理课题组与孔翔教授又针对“本科生如何进行区域综合野外实习”这一话题与教师们展开讨论。
本次活动不仅为师生搭建了与知名学者交流的平台,拓宽了学术视野,还激发了大家对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情。
图/文:王莉红、丁敏谦、刘文博
一审|何晓玲 一校|王莉红
二审|韩志全 二校|何晓玲
三审|任建 三校|李韦佳